“教師這份職業(yè)重要,就在于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、塑造生命、塑造人。”10月17日,二十大代表、黔西南州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劉秀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。

劉秀祥接受記者采訪
劉秀祥告訴記者,這些年來,他一直在用實踐不斷地探索“育新人”這個課題。
孝子劉秀祥“千里背母上大學”的故事曾經(jīng)感動無數(shù)人。不少人想給這個貧寒卻孝順的小伙子提供經(jīng)濟上的資助,但被劉秀祥拒絕了。反而,劉秀祥還用兼職掙來的錢資助3個孩子讀書。
他資助的其中一個孩子后來選擇輟學,改變了他的從業(yè)軌跡——毅然回到望謨縣當一名老師。

劉秀祥引導學生們做一個有夢想、敢奮斗的有為青年
“我要勸更多孩子繼續(xù)學業(yè),通過學習走出大山、改變命運,再反哺大山?!?012年,已經(jīng)在山東工作的劉秀祥意識到,比沒有錢讀書更可怕的是沒有夢想,他要用自己的故事去啟發(fā)山里孩子,培育愛學習、有理想、懂感恩的新人。
“育新人”,第一步就是要有人可教——這對于劉秀祥來說有點尷尬。
他介紹,以前村里500多戶、2000多人,與他同齡的人基本只讀到小學、初中,都沒走出村子,他們以及他們的父輩信奉的是“讀書無用”論。多年后,當他再次回到家鄉(xiāng),情況幾乎沒有改變。
于是,勸學成了劉秀祥教育工作的重要內(nèi)容。但是一段時間之后,他發(fā)現(xiàn)只是單純?nèi)駥W沒用。
他告訴記者,成績好的學生都到外地學校上學去了,基本沒留在本地。留在本地的學生,卻因家庭條件、學習成績等不好感到自卑、迷茫,甚至又開始輟學。
“助學?!眲⑿阆檎f,只有助學,才有可能扭轉(zhuǎn)這個局面,這也是他2016年建立“劉秀祥工作室”的初衷。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、參與進來,后來他把微信名都改成了“劉秀祥:助學走鄉(xiāng)村”。
截至目前,“劉秀祥工作室”成功勸回學生1800多個,資助學生4200多個。堅持“讀書無用”論的家長越來越少,坐在教室里安安靜靜讀書的學生越來越多。

劉秀祥在家訪勸學
學生回到了教室,劉秀祥思考的第二個問題就是,有人可施教——必須喚醒教師在教育中的存在感,激發(fā)他們的責任心。
“以前,教師的覺醒與責任心不夠。”劉秀祥分析說,究其原因,一是學生的分數(shù)跟自己關系不大,二是花那么多時間、做那么多事,自己收入沒有增加?!昂芏嘟處煾揪蜎]有意識到他們的社會責任”。
為了增強教師的存在感,劉秀祥動起了“小心思”:
培訓語文課代表,讓學生在作文中點評老師的教學表現(xiàn);通過國旗下的演講、大課間閱讀分享等,讓學生點名道姓表揚老師;校園刊物上,校領導的考評文章基本上都會突出“某次調(diào)研中某某學生特別感謝某某老師”;校園廣播里,學生會、志愿者會為老師生日點歌;校園新聞中心每月一次的工作小結視頻里,總會有展現(xiàn)老師風采的鏡頭特寫;校園展板的畫面里,總會有老師們的背影,比如誰是第一個到教室的老師,誰又是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的老師;《我的老班》主題演講中,總會有學生講述班主任的感人故事。
“一個1只能是1,7個1加在一起,那就是一種力量、一種改變。”劉秀祥說,現(xiàn)在老師的存在感已經(jīng)被撬動,他們都是早上6點鐘就到學校,晚上12點才離校,時間和精力都花在解答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問題上。
為什么要讀書,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?劉秀祥經(jīng)常這樣問自己。
“教育不在當下,而在未來,在于20年、30年后,你的學生在哪里、在做什么?!彼蛄藗€比方,你成功考上大學、走出大山了,20年后回到村里,看到村民生活還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,如果你的反應是無動于衷,那么這些年你的教育就是失敗的;如果第一時間就想拉他們一把,那么你的教育是成功的。
“離開這里,又想念這里、想幫助這里。這就是常說的感恩之心、反哺之心,是小志向,也是大夢想?!眲⑿阆檫M一步解釋說,這些年,他們摸索并實踐了一套“八字訣”,即喚醒(老師、學生、家長和社會)、孝心(培養(yǎng)學生的責任心)、立志(幫助學生樹立理想志向)、反哺(回饋社會)。
實踐證明,劉秀祥的這套辦法是可行、有效的。2012年望謨縣民族中學考上本科60人,2013年92人,2018年僅錄取的本科人數(shù)高達848人。而在2018年才建校的望謨縣實驗高中,本科上線人數(shù)2018年只有60人,2022年即達到353人。

劉秀祥和學生們席地而坐,相互交流
“接下來,我們還將充分發(fā)揮名師(勞模)工作室的作用,做好四件事?!眲⑿阆檎f,“要用公益性講座,引來資助學生的資源,進一步喚醒老師和學生。通過教師研修培訓,提升其自身素質(zhì)和教學水平。用紅色文化浸潤課堂,加強學生德育教育。第四個仍然還是資助困難學生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