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(jié)臨近,丹寨縣的苗族群眾制作臘肉、香腸等特色美食迎來銷售旺季,工人們正加班加點生產,以滿足節(jié)日市場和顧客需求。
近日,筆者走進龍泉鎮(zhèn)一家制作苗族臘味的工坊,色澤亮黃、香味濃郁的臘肉掛滿了熏烤房,“這塊臘肉的水分狀態(tài)基本上干了,再過兩天完全干就可以下炕了?!奔庸S的工人潘永芝正在察看臘肉熏烤情況時說。
該工廠保留了當地傳統(tǒng)熏制臘貨加工工藝,把原生態(tài)黑毛豬的五花肉部分切成條狀,放上新鮮的花椒粉、食鹽、上等米酒等腌制五到七天后,掛于火坑上方,利用木炭、柏樹枝、橘子皮等材料慢火熏制出來的臘肉不僅肥而不膩,更是有入口即化的香糯口感,讓消費者品嘗后每每流連忘返,欲罷不能。
“目前我們已經接到了1500公斤的訂單,收入大概在20萬元左右,廣東、湖南都有我們的固定客源。過年前,我們的目標是實現3000公斤的銷售量。”丹寨縣旭鑫農業(yè)開發(fā)有限公司負責人徐奉堂信心滿滿地說。
近年來,隨著臘味年貨的大力推廣和發(fā)展,丹寨特色農家產品走進了更多人的飯桌。銷路的打開,吸引了當地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制作臘肉的行列當中,這不僅讓這門傳統(tǒng)老手藝得以傳承,更成為一方群眾增收致富的良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