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樹人杯·黔悅讀” | 從人性弱點(diǎn)到百年孤獨(dú)——《一句頂一萬句》讀后感
“樹人杯·黔悅讀”,多讀書,讀好書!大家好,我是今天的推薦人滿延榮。今天,推薦給大家的書是劉震云的《一句頂一萬句》。一個人的孤獨(dú)不是孤獨(dú),一個人找另一個人,一句話找另一句話,才是真正的孤獨(dú)。讓我們一起走出延津?qū)ふ乙粋€可以說體己話的人,讓我們一起回到延津找尋一句有見識的話,讓我們一起跟隨著劉震云,用一本書、兩個人來感受百年孤獨(dú)。
從人性弱點(diǎn)到百年孤獨(dú)
——《一句頂一萬句》讀后感
生活就像一座圍城,你想走出去,他想走回來。
——題記
祖(“羅長禮”)孫(牛愛國)兩人,一人因孤獨(dú)走了出去,一人因孤獨(dú)走了回來。
《一句頂一萬句》是劉震云所著,是茅盾文學(xué)獎獲獎作品。整本書分為兩個部分,上部:出延津記;下部:回延津記。劉震云取名為《一句頂一萬句》,我們也會好奇這一句話到底是什么?我想這一句話是:一句有見識的話,可以幫人解疑答難的話。可是,這句話配上不同的背景,配上不同性格的人也就會產(chǎn)生不一樣的效果。也正如我們的人生,人人都在尋找著一個可以幫自己解疑答難的人,尋找著一句有見識的話,然而我們的尋找正是人性的弱點(diǎn)——不自信。有了不自信,便有了期待那一句話的理由,也便有了一萬句的鋪墊,而找尋不到,也就不得不走向了孤獨(dú)。
這一部書,將兩代人的孤獨(dú),展現(xiàn)的淋漓盡致。孤獨(dú),什么是孤獨(dú)?孤獨(dú)就是人人都想讓別人來理解自己,卻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別人。也正如泰戈?duì)査裕菏澜缟献钸b遠(yuǎn)的距離,不是生與死,而是我站在你面前,你卻不知道我不能理解你。文中的人物,都是以個人視角來探視生活和內(nèi)心世界,并將個人的內(nèi)心與他人的矛盾結(jié)合起來,并以心理描寫來展現(xiàn)他的無助和孤獨(dú)。甚至說,文中的人物除了主人公之外,其他人物連一個正經(jīng)的名字都沒有,例如說賣豆腐的老楊,剃頭的老裴,打鐵的老李,當(dāng)然,還有殺豬的,販驢的,染布的等等。他們都在自己孤獨(dú)的生活之中,都有很多的心事需要與人商量或者說,可是最終都未找到那個可以“說的著”的人。因社會群體、地位和利益的不同,人心難測和誠信的缺失,導(dǎo)致連能夠說貼心話、溫暖靈魂的朋友都沒有,所以他們都生活在孤獨(dú)之中。
從老一輩到小一輩,人人都有自己的孤獨(dú)。老一輩的代表者則以“出延津記”中的改了多次名字的“羅長禮”為代表;而年輕一輩則以“回延津記”中的無所適從的牛愛國為代表。
老楊,想要別人理解,結(jié)果別人把他當(dāng)傻子,算計他,好在弄巧成拙變成了好事。楊百順,沒有朋友,經(jīng)歷過殺豬、染房、拜師牧師、入贅等最終找到了養(yǎng)女巧玲這個知己,卻最終把巧玲弄丟了。而他,為了擺脫生活中的苦惱,最后也改名為自己小時候崇拜的偶像,喊喪的“羅長禮”了,也在孤獨(dú)中走出了延津……
牛愛國,是被拐賣的巧玲的孩子,和他的姥爺很像,原生家庭偏心,婚姻里的背叛,出去假找的無奈,當(dāng)他要把女兒百慧帶著時,我真擔(dān)心百慧也丟了。而他,為了擺脫生活中的苦惱,也在孤獨(dú)中走回了延津……重走了姥爺?shù)牡缆贰?/p>
祖父二人,一人因孤獨(dú)走了出去,一人因孤獨(dú)走了回來。兩個人的走出去,走回來花了百年時間,而我們的不自信,我們的尋找還在持續(xù)著……
文中每個人都有“說的著”的話要說,但是碰到的都是“說不著“的人?!泵總€人都好像儲藏了一萬句話要說,可最終卻都因群體、地位和利益的不同,人心難測和誠信的缺失,導(dǎo)致連能夠說貼心話、溫暖靈魂的朋友都沒有。而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,人人都是孤獨(dú)的個體,人人都在尋找著一個“說的著”的人,也就如生活就像一座圍城,你想走出去,他想走回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