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蜜桃臀在线播放_女人成午夜大片7777在线_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首页_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

【古祠新韻·人文天柱】系列報道(九)社學(xué)街道烹寨黃氏家祠

2024-12-05 黔東南新聞網(wǎng) 圖/金可文 文/吳國雄 呂鈾

  人們確信先人都是有靈魂的,他們的在天之靈就是無所不在、無所不能的神明,他們能夠以超自然的力量護佑族人。在福建客家地區(qū)就有名諺曰:“草鞋腳上、靈牌背上。”說的是,在遙遠的過去,因戰(zhàn)亂告別中原的客家人,腳穿草鞋、背負祖先的靈牌艱難遷徙的情狀?!霸诼飞稀鄙星胰绱?,當(dāng)人們聚族而居時,更要考慮安置護佑族人、福蔭子孫的家神了。所以,不管是什么姓氏,都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建造本族的祠堂,自己寧愿棲身木樓、草棚,也要讓祖先的魂靈擁有莊嚴(yán)的殿堂、體面的庭院。


  這樣的思想,在擁有眾多祠堂的天柱,顯得特別的根深蒂固。

  “……目前在改革開放的大好日子里,各房各姓的宗祠修的修,建的建,別說遙遠的地方,就說我們天柱家祠群白市新舟的“舒氏宗祠”“宋氏宗祠”“楊氏宗祠”,平牙寨的“吳氏宗祠”,伍家橋的“伍氏宗祠”都煥然一新。遠口三門塘的“劉氏宗祠”是那樣的完美……可是,在貴州還未見到一個“黃氏宗祠”,黃姓在全國百姓中前居第七位,人口眾多。在貴州就有5、6萬人……難道我們的“黃氏宗祠”不該修嗎?難道我們這代人就這樣甘心落后于別人嗎?難道我們的祖先就不要安置嗎?不,我們一定要修,而且還要修好,我們要以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完成黃氏大業(yè)?!?/p>

  這是現(xiàn)任會長黃透煊在2009年天柱第四次宗祠理事會上的講話,言辭懇切,為黃氏無宗祠而感到有愧于祖宗,并振臂號召:

  ……必須重修“黃氏宗祠”同時并成立了“重修黃氏宗祠理事會”,……同時向周邊各地的房親發(fā)起了“重修黃氏宗祠籌資辦的倡議書”,要求凡農(nóng)村人口及無固定收入的城鎮(zhèn)居民按現(xiàn)有實際人口,不分男女,每人捐資20元,多捐不限。凡有國家俸祿的黨政干部,從師從醫(yī)等工作單位及國家國營企業(yè)單位有固定收入的人員(包括退休人員)每人捐資500元,多捐不限。凡享受國家低保待遇的各類人員,每人捐資100元,多捐不限……。

  因為祠堂的意義,眾親仿佛獲得了無與倫比的力量,紛紛慷慨捐資捐物。宗祠于二00六年十月一日開工奠基,于二00一年五月一日進行了竣工慶典,這是貴州省第一所黃氏宗祠,黃氏祖先的神靈終于得以安身。

  其實黃氏宗祠原來就已經(jīng)建有的。清朝光緒年間,約十八世紀(jì)末開始籌集,十九世紀(jì)初葉動工,于民國初年建成,共三進三開間,內(nèi)進為供殿,中進為過堂,外進為門樓,總建筑面積約八百余平方米,由烹寨黃良選捐地,江頭寨黃同遠捐巨資,居住在天柱、錦屏、三穗、劍河四縣的黃氏族人,即天柱烹寨黃姓始遷祖黃再魁的后裔子孫,集體集資烹寨黃氏族人獻工獻料,燒制磚瓦,前后經(jīng)歷數(shù)年努力,于民國初年竣工建成。

  不料于一九二四年四川熊克武響應(yīng)北伐,自四川經(jīng)黔境入湘。其中有一隊人馬取道天柱,進入湖南洪江,當(dāng)時天柱社學(xué)一帶的百姓誤認(rèn)為熊克武北伐軍是苗民造反,都十分驚恐,紛紛閉門逃走,北伐川軍只好借家祠住宿送飯,不知什么原因,在川軍撤離時,家祠起火,前進排樓被毀之一炬,只剩中進過堂及后殿,但已經(jīng)重度傾斜。解放后合作社期間,宗祠被用作生產(chǎn)隊糧倉。包干到戶后,糧倉被撤,中進過堂柱八二年倒塌,后殿也已搖搖欲墜。此后的若干年內(nèi)皆無力整修,以至年復(fù)一年,每況愈下,至一九八三年全部坍塌,整個黃氏宗祠蕩然無存。

  重建的黃氏宗祠,興建在原黃氏宗祠原址,改為二進三開間,總占地面積為520平方米,全為鋼筋水泥結(jié)構(gòu),高為11.8米,寬為20米,深為26米,供殿設(shè)置供臺,供有黃歇、黃香、黃龜年之尊的黃氏先祖水泥雕刻塑像,前進排樓內(nèi)設(shè)左右?guī)?,預(yù)作存放黃氏宗族檔案資料,排樓大門左右兩側(cè)共置四幅彩畫,左內(nèi)側(cè)為黃忠彩畫像,左外側(cè)翠竹圖案,右內(nèi)側(cè)為黃蓋彩畫像,右外側(cè)為勁松彩畫,總的構(gòu)思隅意為黃氏宗族竹苞松茂,英雄輩出,義膽忠心。

  大門是用青石板做成,高4.2米,寬2.2米,大門前設(shè)有120平方米的長方形平臺,兩面均建有獅頭馬足護攔,祠門兩旁塑有雄獅一對,威武雄壯,振懾四方。

  梳理黃氏家族歷史,我們知道。遠古時代,在燕山南面的古幽州一帶,棲息著各種鳥類,其中有一種后人稱為黃鸝、黃鶯的黃鳥。這種黃鳥,不僅小巧精靈,色澤艷麗,而且叫聲清脆,婉轉(zhuǎn)悅耳。對于長期采集、狩獵在山林中的原始先民們來說,這小巧活潑的小黃鳥,它們成群地在空中林間飛騰、跳躍、鳴叫,給先民們帶來天籟般的愉悅。他們對黃鳥的喜愛之情,轉(zhuǎn)而變?yōu)樽鹁矗髞戆l(fā)展至頂禮膜拜,就把它當(dāng)作自己氏族的守護神和標(biāo)志,因而黃鳥也就成為黃姓的圖騰。所以,黃氏家祠大門前,抬頭便見大門上方有黃鳥圖案,圖案左上角為李白詩:忝游芝蘭室,還對桃李陰,岸遠白波來,氣喧黃鳥吟。

  縱觀黃氏宗祠,整個宗祠可以用外秀而內(nèi)樸來形容。外觀端莊大方,圖畫簡潔美觀,頗能引人入勝。而內(nèi)部卻只在享堂上簡簡單單的供奉著三位黃氏先人的雕塑,其余的內(nèi)壁則只用白石灰粉刷一通,十多等紅色的水泥柱分割了各個空間,回頭四顧,空無一物。作為宗族活動的重要場所,烹寨人對祠堂的簡化處理真是個例外。也許,摒棄了世俗的色彩和家居的繁縟,才是族人心中追求的圣地吧。

  不過,縱然黃氏宗祠外秀而內(nèi)樸。但大門上的長聯(lián)卻不吝辭藻,非要把黃氏家族的來龍去脈、對宗族的期望和自豪講個清清楚楚,堪稱天柱宗祠的第一長聯(lián)。如:

  “五千年歷史,始遼西,入中原,治淮河,封黃川,望江夏,衍金華,徙湘黔,啟后裔,允文允武,開創(chuàng)精神文明謀福祉”。

  “百余代傳承,輔國家,奉父母,勤耕讀,拓疆土、善興邦,建基業(yè),睦親族,溯先賢,克孝克忠,振起祖宗德化治家聲”。

  家祠,就是靈魂的皈依處。遠遠望去,聳立與村中的黃氏家祠,就這樣默默無聞的,用威嚴(yán)鎮(zhèn)守在人們的心頭,并召喚著祖先的神靈庇佑子孫。


中共黔東南州委宣傳部直管網(wǎng)站 主辦: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

投稿郵箱:qdnzxw@163.com 投稿熱線:0855-8251142

黔ICP備11000571號 貴公網(wǎng)安備:52260102556012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