息烽集中營舊址:革命先烈熱血與信仰的歷史見證
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趙珊珊
息烽集中營舊址簡介:
息烽集中營舊址位于貴陽市息烽縣永陽街道貓洞村,由息烽集中營本部和距本部14公里的玄天洞楊虎城將軍囚禁處兩部分組成,總占地447.8畝,共有不可移動文物23棟127間房。
息烽集中營對外掛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息烽行轅,軍統(tǒng)內部稱為“大學”,始建于1938年,于1946年7月撤銷。近8年間,關押共產黨人、愛國志士1200余人,600多人被秘密殺害和折磨致死,400多人下落不明,幸存者不足百人。息烽集中營作為軍統(tǒng)在西南地區(qū)設立的規(guī)模最大、管理最嚴、級別最高、殺人最多的秘密監(jiān)獄,與重慶白公館、江西上饒集中營并稱為抗戰(zhàn)期間國民黨設立的三大集中營。
步入舊址,路中央“抬起頭來”四個大字引人注目,意為關進這里的“犯人”抬頭看清現(xiàn)實,早日“交代”。沿路繼續(xù)前行可見一個籃球場,一側是當年軍統(tǒng)特務逼迫“犯人”從平地挖出來供軍統(tǒng)人員休閑娛樂的明心湖,另一側則是軍統(tǒng)人員的工作駐地,包括主任室、秘書組、編輯室等。
1988年,息烽集中營舊址被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2001年,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被評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。
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研發(fā)中心主任袁萍:
紀念館是重要的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基地
息烽集中營曾關押中共川康特委書記羅世文、隱蔽戰(zhàn)線上的巾幗英雄張露萍、著名愛國將領楊虎城、被譽為“血肉長城第一人”的黃顯聲、《紅巖》小說中許云峰的原型許曉軒、共和國年齡最小的革命烈士小蘿卜頭宋振中等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。
息烽集中營前身為南京新監(jiān),歷經南京、武漢、湖南益陽,最終遷至息烽。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,1997年,息烽集中營舊址修繕后正式對外開放。2005年,建成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《烽火不息》展廳。2008年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免費向公眾開放。
“紀念館共有藏品397件套,其中文物有96件套。有珍貴文物43件套(一級文物5件套、二級文物12件套、三級文物26件套)、一般文物40件套、未定級文物13件套?!毕⒎榧袪I革命歷史紀念館研發(fā)中心主任袁萍介紹,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,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《烽火不息》展廳展陳詳盡介紹了息烽集中營的歷史沿革、獄中秘密支部、愛國志士獄中斗爭和幸存者歷史見證等情況,集中展示了中國革命的一段斗爭史、勝利史。
據(jù)了解,《烽火不息》改陳提升項目自2023年啟動,2025年初完成展陳提升,今年2月1日(大年初四)正式對外開放。“升級后的展陳通過高科技元素融入,借助多媒體進行展示,增強觀眾的體驗感和互動性,更好地弘揚紅色文化。例如通過微景觀再現(xiàn)十二種封建酷刑,通過場景模擬再現(xiàn)玄天洞楊虎城將軍關押場景,通過AI技術讓游客與革命烈士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等?!痹颊f。
2024年,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接待游客93.74萬人次,接待參觀團隊6013個。袁萍表示,下一步,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將充分發(fā)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作用,圍繞“爽爽貴陽·紅色息烽”,全力打造息烽紅色旅游目的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