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博盛宴綻放非遺青春活力 “村T”助力傳統(tǒng)技藝走向世界
6月15日,以“融入現代生活——非遺正青春”為主題的2025年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(tài)保護區(qū)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”活動在凱里市苗侗民族風情園舉行。本次活動通過文博展覽、非遺技藝體驗、民族服飾展示等多元形式,全方位呈現黔東南非遺的時代魅力,推動非遺走向更廣闊的舞臺。
作為本次活動的核心板塊,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文博主題活動,吸引眾多市民和游客參與其中。在凱里市民族風情園電影長廊,《銀裝霓裳——黔東南少數民族服飾圖片展》《黔東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圖片展》兩大流動展覽同步開展,多幅高清圖片系統(tǒng)呈現了苗族銀飾、侗族刺繡等非遺項目的工藝細節(jié)與文化內涵,展現了黔東南各民族服飾的絢麗多彩與深厚底蘊。同時配合播放《歲月顯華章 非遺正青春》館藏文物視頻,觀眾得以透過影像直觀感受文物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價值,實現“靜態(tài)展覽+動態(tài)影像”的沉浸式體驗。此外,博物館還通過發(fā)放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》《非物質文化遺產法》等宣傳資料,普及文化遺產保護知識,增強公眾參與非遺保護的意識。
活動現場,“夏日竹韻”非遺技藝體驗區(qū)人氣高漲。參與者通過掃碼答題獲取非遺竹編技藝體驗機會,可親手制作竹藝小物,沉浸式感受傳統(tǒng)技藝的匠心獨運?!拔医裉旎丝煲粋€小時做了一個小小的竹編冰箱貼,之前在‘繡里淘’非遺集市看到時就覺得很漂亮,沒想到它看起來簡單,但背后的制作過程這么難,是很有魅力的非遺技藝?!眮碜詮V州的游客吳凱詩一邊展示著自己的作品一邊開心地說。
“這些非遺項目、民族服飾等文化從群眾中來,彰顯著群眾智慧,我們想把它們再次回饋到群眾當中去,所以策劃了流動展覽、非遺體驗等一系列活動,讓我們的文物不再只是在館里陳列,而是走到觀眾的面前,進一步拉近非遺、文物與大眾的距離?!?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宣教部副主任陳啟靜介紹道,本次文博活動突破地域限制,還延伸至畢節(jié)和廣西南寧,形成三地聯動格局。6月14日,參與畢節(jié)市七星關區(qū)同心城市公園廣場舉辦的“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”主題活動,通過專家解說讓文物“開口說話”;同日,與南寧市圖書館一同主辦“民族團結·桂黔多彩民族文化嘉年華”民族服飾推介活動,以服飾為媒介,展現了桂黔兩地文化的交融與共生。
15日晚的非遺T臺盛典則將此次活動推向高潮。在貴州“村T”的舞臺上,20 位國家級至市級非遺傳承人身著民族服飾攜非遺道具亮相;《侗歌聲聲唱給黨》《巨洞琵琶歌》《反排木鼓舞》等節(jié)目,展現了黔東南非遺的活力與創(chuàng)新;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銀飾制作技藝,與《苗族古歌》表演相映成趣;而“村T女孩”帶來的非遺服飾秀《千年霓裳》,則讓傳統(tǒng)服飾煥發(fā)現代時尚光彩。
“當苗侗銀飾成為時尚單品,當古歌旋律融入流行音樂,非遺正以青春姿態(tài)對話現代生活?!辟F州“村T”團隊導演高長江表示,本次活動通過“文博展覽筑基、體驗活動引流、村T品牌賦能”的模式,構建了“觀賞—體驗—傳播”的非遺活化閉環(huán),實現了“讓文物說話、讓非遺出圈”的目標。
本次活動不僅是對非遺保護成果的集中展示,更是一次傳統(tǒng)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深度對話。從博物館的展柜到“村T”的舞臺,從凱里的苗寨到南寧的圖書館,千年非遺正以“可感知、可參與、可消費” 的方式,在現代生活中找到新的文化坐標,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鮮活的文化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