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牢記囑托 展現(xiàn)新風采]趕上好時代,小人物也能成就大夢想——對話“世界第一高橋”花江峽谷大橋總工程師劉豪
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黃誠克 劉力維
備受矚目的“世界第一高橋”六安高速花江峽谷大橋,將于9月底建成通車。這是近日舉行的貴州省交旅融合發(fā)展情況新聞發(fā)布會發(fā)布的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。
三伏天,花江峽谷熱浪掀騰。隨著通車日期臨近,大橋總工程師劉豪也愈發(fā)興奮?!拔覐男∮袀€夢想,長大后修的橋,一定要比爺爺和父親修的還要高?!闭劶斑@座以625米高度刷新世界紀錄的高橋,42歲的劉豪眼中閃爍著光芒。
“能參與修建這么高的橋,我比前輩們幸運?!眲⒑栏锌?,“趕上了一個好時代,小人物也能成就大夢想!”
“沒有這個好時代,就沒有我們施展抱負的舞臺”
鏡頭:花江峽谷大橋項目部,劉豪辦公室里的圖紙和資料堆疊如山。他隨身攜帶的平板電腦里,儲存了6萬余張橋梁施工圖紙、圖片,以及大量的施工數(shù)據(jù)。這是他從業(yè)20年來積累的“移動資料庫”,也是貴州橋梁飛速發(fā)展的見證。
背景:曾經(jīng)“地無三尺平”的貴州,如今成了“世界橋梁博物館”。“世界第一高橋”六安高速花江峽谷大橋、“世界第二高橋”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、“世界第三高橋”安盤高速天門特大橋……貴州包攬了世界高橋排行榜前三。在全球高橋百強榜單中,近半數(shù)就在貴州。這不僅是中國基建的奇跡,更是貴州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大踏步前進的碩果。
問:你說“趕上了一個好時代”,談談具體感受?
答:踩在國家交通強國建設的風口上,我們年輕的橋梁建設者才有了成長的空間。
“你30歲出頭就來搞長江大橋?還擔任項目總工?”記得我去重慶修長江大橋時,那邊的主管部門很是驚訝。
并非我個人能力有多強。大學畢業(yè)不到10年,我就接觸了三四座不同類型的特大橋。和同時期省外施工的同行比,我接觸的東西多了,眼界也就寬了。
20年來,斜拉橋、懸索橋、剛構(gòu)橋、梁式橋等現(xiàn)代橋型,我都經(jīng)歷過。在歐美國家,不少橋梁工程師一輩子只搞一兩座大橋,接觸的橋型也就一兩種。你說,我是不是比他們幸運呢?
在貴州,無數(shù)和我一樣的橋梁建設者,趕上了“縣縣通高速”“高速公路加密建設”“交通強國建設試點”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黃金期,為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實踐機會和成長平臺??梢哉f,沒有這個好時代,就沒有我們施展抱負的舞臺。
“貴州,為世界橋梁建設貢獻了‘中國方案’”
鏡頭:劉豪回憶起小時候,在爺爺和父親修橋項目工地玩耍的場景。那時,他眼中的橋多么壯觀。如今,他參與建設的高橋,早已超越兒時的印象。指著平板電腦里的一張張老照片,他講述著貴州橋梁從學習借鑒到自主創(chuàng)新的精彩蛻變。
背景:貴州橋梁的崛起,是新中國橋梁建設史的一個縮影。從最初的模仿學習,到如今的自主創(chuàng)新,貴州橋梁人走出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。他們不僅能獨立設計和建造世界級橋梁,還在許多領域?qū)崿F(xiàn)技術(shù)突破和引領,為世界橋梁建設貢獻了“中國方案”。
問:從小就和橋梁結(jié)緣的你,怎么看“貴州橋梁”的昨天、今天和明天?
答:感覺就像小孩慢慢長大了,能夠獨立撐起一片天了。
我爺爺和父親都是橋梁建設者。爺爺參與建設的江界河大橋,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,這是貴州第一個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。小時候我去施工現(xiàn)場玩,當時心里就想,怎么會有這么高的橋?但今天再看這樣的橋,覺得只是一個“小工程”了。
我眼中的貴州橋,是一點一點“長高”的。在爺爺、父親的年代,貴州40米高橋不多見,現(xiàn)在動輒上百米。以前建一座大橋需很長時間。如今,花江峽谷大橋無論規(guī)模還是投資總額,都超過壩陵河大橋,但建設工期還縮短了兩年。
貴州高速公路現(xiàn)已突破9000公里。有人說,貴州的橋修一座少一座。其實以后不是沒有橋可修,而是要換個思路“修”橋了。從修建到修繕,同樣是“修”,卻藏著變與不變,這正是未來我們依舊大有可為的地方。
問:你很幸運,2005年大學畢業(yè)進入貴州橋梁集團工作后,就接觸到中國首座山區(qū)千米級懸索橋——壩陵河大橋。當時遇到了什么棘手的難題?
答:日本專家解決不了的,我們自己解決了。
當時,我是負責大橋線型控制的測量員。壩陵河大橋是以日本一座大橋為藍本設計,于是請來日本專家做技術(shù)咨詢。日本專家過來后發(fā)現(xiàn),因為工序不同,他們沒有類似經(jīng)驗,最后還是靠我們自主設計的方案解決了設計難題。
問:你參與過壩陵河大橋施工的哪項技術(shù)創(chuàng)新印象深刻?
答:我們自創(chuàng)的橋面吊機,比日本的好用又省錢。
那時,國內(nèi)還沒有現(xiàn)成的橋面吊機可用,日本合作方又獅子大開口——租金就要2000萬元。這么貴,我們一聽就傻眼了,租不起更買不起。
于是,下決心自己造!我們研發(fā)出來的橋面吊機造價才400多萬元,比日本的還好用,成功解決了在山區(qū)橋梁建設中對于跨徑的限制,當時被評估為“國際先進”水平。
修完壩陵河大橋后,“貴州造”橋面吊機便成為省內(nèi)建超級高橋標配。
“要把不利的東西變成有利于我”
鏡頭:一陣山風從峽谷掠過,橫跨于北盤江上的花江峽谷大橋上,彩旗獵獵作響。劉豪打開平板電腦,點開大量關(guān)于風數(shù)據(jù)、測風雷達的數(shù)據(jù)圖表。這些數(shù)據(jù)背后,是貴州橋梁人與自然不斷探索、抗爭的智慧結(jié)晶。
背景:貴州峽谷眾多,地質(zhì)復雜,變幻無常的峽谷風堪稱“隱形刺客”,前一秒還是慢悠悠的微風,經(jīng)過峽谷形成“峽管效應”后,下一秒就變臉產(chǎn)生10級以上臺風的威力。峽谷中的亂流,甚至可以讓橋梁像秋千一樣晃蕩,破壞力巨大。然而,正是這種看似“不利”的自然條件,倒逼貴州橋梁人不斷探索,在峽谷風研究領域走在前列,為同類工程提供了“貴州方案”。
問:你的平板電腦里為什么有這么多峽谷風的數(shù)據(jù)和資料?
答:我與峽谷風打了20年交道,最終用科技手段讀懂它,讓它從“隱形刺客”變成了“無聲盟友”。
與峽谷風的第一次“親密接觸”,差點要了我的命。那是2005年10月的一天深夜,我獨自在壩陵河大橋主纜上做測量。突然,一陣大風把貓道吹偏,身下是400多米的深谷。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里,我死死抱住冰冷震顫的主纜,如壁虎般緊貼著長達四十分鐘,指甲都摳進了鋼絲縫隙里,風停了我下來后,全身抖了好久。
事后,我甚至猶豫要不要繼續(xù)干這一行。怕歸怕,可我想,總要有人去解決這個問題。休息三四天后,我又重返工作崗位。
問:這次經(jīng)歷曾讓你害怕到想改行的地步,為何還要與風斗了20年?
答:其實,貴州很多修橋的技術(shù)都是被逼出來的。凡事發(fā)生皆有利于我,遇到的一個個困難何嘗不是一次次機遇呢?
怕風不如懂風!這次經(jīng)歷,激起了我“追風”的執(zhí)念,慢慢地從怕風變?yōu)閷W會和它交朋友。從壩陵河大橋開始,我一直在研究峽谷風,最終架起與它和解的“橋梁”。在花江峽谷大橋修建過程中,我們依托貴州交通山區(qū)峽谷橋梁建造技術(shù)團隊(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)重點實驗室,讓研究成果有了實踐平臺。
目前,我們通過對峽谷風的研究,已經(jīng)衍生了10多項發(fā)明專利,深化了“逐風”的探索、“攬風”的洞察、“馭風”的智慧和“乘風”的革新。
未來,花江峽谷大橋或許會與風“握手言和”——
當游客駕車駛過,橋身的傳感器會輕聲提醒:“當前風速平穩(wěn),祝您乘風而行”;當極端天氣來襲,預警系統(tǒng)將提前48小時點亮防護屏障;甚至每一陣掠過大橋的風,都可能化作點亮路燈的清潔能源。
問:目前貴州在峽谷風的研究上取得了哪些突破?這些研究成果對橋梁建設和運營有哪些意義?
答:把不利于我的東西變成利于我,這也是一種創(chuàng)新。
貴州對峽谷風的探索走在全國前列。花江峽谷大橋通過采用多普勒激光雷達測風系統(tǒng)24小時自動采集數(shù)據(jù),對橋梁從設計到施工,再到營運階段的峽谷風進行全方位測量?,F(xiàn)已積累近30個月的數(shù)據(jù),這些數(shù)據(jù)支撐我們對峽谷風利用的精準取值,也為后期大橋開展橋旅融合運營奠定了基礎。
有了這些數(shù)據(jù)支撐,我們可以通過提前監(jiān)測風的強弱,有選擇性地開展橋旅體驗項目:微風時可以在橋上開展空中競跑,中風速時可嘗試翼裝飛行……給游客帶來不同的沉浸式體驗。
“有時代風口的托舉,我們很幸運!”
鏡頭:“20年間,他從一名普通技術(shù)員成長為世界第一高橋的總工程師?!痹谫F州橋梁博物館內(nèi),一張劉豪滿手油污在高空作業(yè)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,成為解說員的必講內(nèi)容。
背景:21世紀,世界橋梁看中國,中國橋梁看貴州。迄今為止,貴州已建成3萬多座橋梁,總長度超過5400公里,成為山區(qū)峽谷橋梁數(shù)量最多、分布最密集、種類最齊全的省份。
問:怎么理解“世界橋梁看中國,中國橋梁看貴州”?
答:這些年,我們與不少國外橋梁施工者打過交道,他們普遍認為,只有在中國,才會在貴州山區(qū)修建這么多世界級高橋。這些超級工程不斷涌現(xiàn),既彰顯了中國強大的基建水平,更體現(xiàn)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(yōu)越性。這不僅是工程技術(shù)的進步,更是國家綜合國力提升的見證。沒有國家綜合實力的托舉,要在貴州大山峽谷里修建這些大橋,簡直不敢想象。
問:如何看待貴州橋梁建設的崛起與個人的成長?
答:這些年,貴州橋梁快速發(fā)展,我個人成長也從中受益。擔任花江峽谷大橋項目總工程師前,我已參與了6座特大橋建設,積累了不少新技術(shù)、新經(jīng)驗。從剛走出校園就參與“世界第六、中國第一”的壩陵河大橋建設,到如今主持“世界第一”的花江峽谷大橋技術(shù)施工,沒有這個好時代,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進步。
問:如何理解“小人物也能圓大夢想”?
答:沒有國家崛起之“興”,哪有我們架橋之“夢”!是貴州如火如荼的橋梁建設讓我終于圓了修高橋的夢。
20年來,我有幸親歷了各類現(xiàn)代橋型建設,個人先后獲得63項國家專利和多項國際國內(nèi)大獎。只有將個人夢想融入國家發(fā)展的滾滾洪流,時代機遇與個人奮斗的雙向奔赴,才能夢想成真。
花江峽谷大橋通車后,我一定要帶女兒去看看并自豪地告訴她:“這是爸爸和許多人共同完成的又一個超級工程!”
來源 貴州日報
編輯 雷剛
二審 王珺
三審 鐵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