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寨:夫妻同心制蘆笙 匠心傳承守非遺
五一期間,在丹寨縣龍泉鎮(zhèn)的排牙村里,楊光益夫婦仍然在自己的工坊里忙碌,他們數(shù)十年如一日制作苗族傳統(tǒng)蘆笙,用雙手和匠心傳承著這項古老的傳統(tǒng)制作技藝。
這些天,該工坊正加班加點趕制年初接到的蘆笙訂單,從選材、烤料、打磨到裝簧片、試音、組裝,每道工序都“精雕細琢”,確保出手的每一把蘆笙都品質上乘。近年來,憑借著精湛的工藝,他們的蘆笙聞名于周邊縣市。
丹寨縣龍泉鎮(zhèn)排牙村村民楊光益說:“今年年后我們接有200多把的訂單,做都做不過來,五一節(jié)我們沒放假,都一直還在加班來做,今年年底都做不完。做完這批蘆笙,應該有個10多萬的收入?!?/p>
排牙村是遠近聞名的苗族芒筒蘆笙制作技藝之鄉(xiāng),古老的技藝代代相傳流傳至今,因此當?shù)氐哪凶佣际翘J笙“行家”。18歲時,楊光益便跟隨舅舅一起學習這門傳統(tǒng)手藝。蘆笙制作工序繁雜、工藝考究,通常需要兩年才能入門,年輕的楊光益潛心鉆研技藝,不到一年便可獨立制作蘆笙。
丹寨縣龍泉鎮(zhèn)排牙村村民楊光益說:“做蘆笙比較難每個步驟都不能有差錯,要是一個步驟出差錯的話,那這把蘆笙基本上就報廢了,用不了,所以做蘆笙要比較細心才能做成?!?/p>
楊光益與妻子湯治芬因蘆笙而結緣,婚后,為兼顧家庭與生計,湯治芬選擇與楊光益一同學習蘆笙制作。起初僅為補貼家用,但在學習過程中,她逐漸被這項傳統(tǒng)工藝的魅力所感染。最終,夫妻二人決定共同經(jīng)營蘆笙工坊,將這份技藝傳承下去。
湯治芬說:“還沒認識的時候,都說排牙人會吹蘆笙,后來認識他了,覺得他吹蘆笙還可以,有點共同的語言了,也是因為吹蘆笙的原因,看到他帥,才走到一起?!?/p>
近年來,這項傳統(tǒng)技藝逐漸走出村寨,走進校園,走向更廣闊的社會舞臺,其獨特制作工藝與民族文化內涵,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學習和傳承蘆笙的演奏與制作技藝。
湯治芬說:“以前的蘆笙都是在民間上、社會上,現(xiàn)在蘆笙已經(jīng)逐步走向各個校園,也走向全國各地,現(xiàn)在的訂單比以前越來越多,我們都忙不過來,現(xiàn)在的蘆笙不僅僅是一種樂器,也是一種文化傳承,相信我們的日子會像蘆笙一樣,越過越紅火,越過越響亮。”
楊光益說:“現(xiàn)在有很多小一輩的娃娃來跟我學做蘆笙,我覺得很開心,很欣慰,希望他們把這個蘆笙,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,這是我一直堅持在做的原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