暖心公交卡
公交車到站,緩緩停靠,自動車門輕輕打開后,陸續(xù)上來幾個老年人,刷卡機中連續(xù)傳來“敬老卡!敬老卡!”聲音柔和,清晰明亮。一個“敬”字,聽得車里的人心中一暖。小小的一張老年公交卡,竟讓人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人文關懷,帶給乘客們一種別樣的溫暖。
我坐過很多地方的公交車,也遇見過很多老人使用公交卡,這么多年,已經(jīng)習慣了刷卡機上的“老年卡!老年卡!”機械,呆板,木訥,缺少溫度,雖說同樣是表達對老人的一分關愛,但“老年卡”和“敬老卡”卻有著很大的區(qū)別。一字之差,于人于己的心理感受卻截然不同。不僅老人自己聽得寬懷,就連乘坐同一輛車的人,也感受到了一座城市對老年人的關愛。
“敬老卡”,一張小小的免費公交卡,它于人的關愛并非轟轟烈烈,也沒有什么驚天動地,只不過是,在錄音時,于細微處,稍稍改變了一下“說法”和“語氣”,但境界卻全然大變。一個詞,由中性而褒揚,語氣里飽含了晚輩對長者的恭敬,蘊含著全社會對老年人的尊重,這就不僅傳承了一個民族的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美德,也體現(xiàn)了一座城市尊老愛幼的良好風氣。
這么多年里,公交讀卡的提示音,我們并不陌生。在很多公交車上,月卡年卡,機讀出來的聲音很多,小孩子們的“學生卡”,市民的“月卡”“年卡”“普通卡”,特殊人群的“溫馨卡”、“愛心卡”……手機app小程序開通后,按設定的路段,又多了一些聲音“刷卡通過”、“已刷卡”,甚至還有直呼“一元、兩元”票價的,這些聲音,多數(shù)時候保留著中性的口吻。相比于“敬老卡”的提示音,聽到的不只是耳朵里的區(qū)別,而是心理上的距離。
中國已經(jīng)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,2億多老年人,需要關愛和呵護的地方很多,在這些群體的背后,越是細小的關心,越是讓人安心,包括乘車購物,休閑娛樂,當他們在生活中享受到“敬老卡”般的溫暖時,他們的心里,一定會陽光燦爛,也一定會感謝這座城市帶給他們的體面和尊重。人人都要老的,一個老人最需要的是生活上的體貼。
車又到一站,兩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下車,車門打開前,老太太拍了拍我的肩,指著她剛起身的座位,說,這個老頭兒,那有座位。我心頭一熱,趕緊道謝。但我并沒就座。我還只65歲,旁邊的大爺更需要座位。對我而言,三五站路,我常常是站著到站的。城區(qū)的公交車,座位本來就少,人流量又大,再說,身子骨還好,站一站,正好借此機會,鍛煉鍛煉身體,活動活動筋骨。
很多時候,我也常在車上讓座,老弱病殘,需要我們的關愛,誰都有個不方便的時候。我時常告誡自己,遇見老者,搭把手,讓個座,乃舉手之勞。心存善舉,世界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