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親的森林
時隔多年,我依然清晰地記得,在老家后山有一片廣袤的森林,那里是母親的自留地,是我童年的樂土,更是我心靈深處最溫暖的家園。
森林里有很多的“奇珍異寶”,天上飛的鳥獸,地上跑的山珍野味,不管哪個季節(jié)到森林里走一走,你都會被品種齊全,種類繁多的森林寶藏吸引,流連其中不知歸路。
采野生菌是山里人最喜歡的勞動之一,這里有許多美味的野生菌,不僅外表好看,其營養(yǎng)價值也高。不要看它們乖巧可愛,人畜無害的樣子,其實它們中的一些是有毒的,且劇毒無比,這就看采野生菌的人有沒有鑒別毒性的能力了。
山里一場雨之后,媽媽就會帶我們兄弟姐妹去森林里采野生菌。那時候我還小,只記得每次出發(fā)前,媽媽都會帶上自家編的竹籃,里面放著飯團,她說,“山菌裝滿竹籃,我們吃完了飯團,就可以回家了。”
在采菌的路上,媽媽會一邊拾撿一邊和我們交流,享受著彼此的陪伴和大自然饋贈的禮物,這不僅讓我們更加親密,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之處。特別是在采野生菌的時候,我們的雙眼像雷達般緊緊貼著地面搜索,在密集的樹林中,發(fā)現(xiàn)隱藏在枯葉和灌木叢下大而新鮮的野生菌,就會非常興奮地大聲喊叫出來,媽媽則笑著不語,和我們一起感受野趣。
采蘑菇的時候媽媽是很注意的,哪些有毒,哪些無毒,媽媽一眼就可判斷出,也為家里掃除了無形的危險。沒有蘑菇采的時候,我們會采摘野果,像野草莓、野荔枝和山楂等,收獲回家后,放在陽臺上曬干,或者加工成蜜餞等,于冬季時享用。
野豬、野山羊和野兔經(jīng)常出沒森林。野豬兇悍,見人還直愣愣朝人沖過來,大有后現(xiàn)代森林一山之王的氣勢,媽媽讓我們不要怕,遇見攻擊我們的野豬,會拿起樹枝和石頭反擊,要想捉住野豬,必須多人合圍才能將其拿下,媽媽一個人是不敢?guī)覀兺稚钐幾?。這個時候,她會叫上爸爸一起,帶上鐵叉子,搞不定野豬,我們就會繞道而行。運氣好的話,會獵上一兩只野兔,清理干凈,和野生菌一起燉,為全家人改善伙食。
媽媽一生離不開她的大森林。開荒、耕種、孕育及收獲,四季輪回,她卻樂此不疲地不輟勞作,她說,飽滿的顆粒是她幸福的動力。
大多時候,我跟隨媽媽去森林里開荒,她在播撒,我則滿山去捉蜻蜓和蝴蝶,有時候也收集蜜蜂、野花。
森林中各個季節(jié)景色也不一樣。春天,森林里開滿山花,杜鵑花首當其沖成為山花之王,漫山遍野都見它們搖曳的美;夏天是泉水演奏的季節(jié),不管從哪個方向進山,你都會聽到一曲《泉水叮咚響》;秋天和冬天,山里飽滿的果實層層疊疊,如果沒有雪,它們就一直掛在樹上,瓜熟蒂落的時候,也是葉落歸根的時候。
我最后一次陪媽媽進后山的森林,是那年的雨季。那時蟬聲連綿,飛鳥啼哭,玉米地搖曳著晶瑩的雨珠,穿蓑衣的稻草人一步三叩首地走在田壟上,為一個沒有歸期的人送行。我穿著孝衣,和眾多的稻草人匍匐在地,風從四面八方而來,雨傾盆而下,我大聲呼喚媽媽,卻怎么也喚不回媽媽熱愛森林的心。
山春草木深,萬物皆是靈。她終于變成了森林的一分子,或許她已是天上展翅高飛的那只鳳雛,或許已融入盛開燦爛的百花中,又或許是默默守護天地的一棵樹?多年后我走進媽媽的森林,微風徐徐,仿似媽媽的手輕撫過我的淚。我知道媽媽在森林中已有歸處,在萬物生的季節(jié),生萬物。在春回大地百花笑中,千姿百媚地生長著自己的靈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