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蜜桃臀在线播放_女人成午夜大片7777在线_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首页_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

行吟者的一生—— 讀劉年的《不要怕》

2024-12-26 黔東南日報 潘勇 呂鈾

  2023年,好友潘年英教授在他新近出版的長篇小說《青山謠》的“新書發(fā)布會”微信群,分享了一段抵達湘西的小視頻:細雨霏霏中一個熊腰虎背的中年人,背著一個碩大的背包在他的前面引路——他們要去一個叫半畝方塘的庭院吃午飯。

  視頻里那個中年人引起我極大的興趣,我問潘年英此人是誰?他告訴我,此人就是詩歌界大名鼎鼎的“摩托車騎手”——劉年。之前通過網絡,我知道劉年是當今詩名滿天下的余秀華的伯樂,亦知曉他在家鄉(xiāng)的菜市場把自己的詩集當作蔬菜一樣擺著賣的怪異“行徑”,但為何稱他為“騎手”不得其解。最后,我還是“釋惑”了:一是潘年英的解釋——他騎摩托車浪跡天涯;二是通過閱讀他的隨筆集《不要怕》。

  《不要怕》是劉年于2023年出版發(fā)行的隨筆集。全書計32萬字。集子主要是作者“把摩托,騎成堂吉訶德的瘦馬”,穿越新藏線、青藏高原、云貴高原的獨特感悟和其成長經歷的回望以及故鄉(xiāng)山水人事的詩意表達,還有他對于詩歌的深刻理解和獨具慧眼的解讀。

  以我的私見,這部集子,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隨筆集,我更愿意稱之為一部充滿靈性與智慧的沉思集。作者完美地用近似顛覆性的語言表達了對于山川河流、世間百態(tài)的思考,讀來讓人眼前一亮,并能迅速與作者“同頻共振”,產生共鳴,而這樣的共鳴是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震撼與感動?!白饋恚テ鹨话焉?,手像沙漏一樣,涼涼的沙,從指縫里流下來。你覺得,這就是世界的本質,群山、大地、高墻,充滿激情、智慧和故事的人體,充滿意外的人生,最后的結局,都是這樣的粉末”?!俺抢铮裁炊急饶愀?、比你硬,澧水永遠比你低、比你軟,像個絮叨的心理醫(yī)生,告訴你,在流逝面前,什么都是小事”?!澳ν熊嚻鋵嵕褪且粭l船,遠行,其實就是一種渡,離開此岸,到達彼岸。離開熟悉的按部就班的一眼可以望到頭的工作、生活、家庭、親友,到達一種自如、自在、自我的彼岸。那是一種不十分徹底的解脫,沒有擔心,沒有恐怖,無顛倒,只有夢想”。這些看似信手拈來極富哲理的短句,在《不要怕》中俯拾皆是,其中蘊涵的神韻與智慧、信念與意識,是生命體驗的結晶,達到了超凡脫俗、深長雋永的境界,足以讓讀者在吟嚼、聯想之余,感悟人生的啟迪。

  《不要怕》行文精煉,敘事簡潔,用語簡樸,一言以蔽之,就是語簡而意厚。作者猶如一個嫻熟的鐵匠,在他激情與沉穩(wěn)的錘打下,一顆顆文字在淬火中匯聚成一條奔騰的河流,涌向我們,潤澤我們的心肝肺腑,讓我們看到慈悲、看到敬畏,看到忍辱,看到謙卑,看見生活背后的真實……例如,寫父親:“記得他蛙泳的樣子,兇猛,霸道,像興風作浪的河神。他的夢想,就是買條篷子船,在水上度過余生。結果,他的余生,是在大西街度過的。每天拖著板車,拖著城北社區(qū)的生活垃圾,晃著銅鈴,招搖過市。有一次,看到他捉魚一樣,在洶涌的人流中,捉亂竄的塑料袋”。又如寫兒子:“看得見他,我擔心;看不見他,也擔心”,他的“每件事,似乎都是小事,但加在一起,卻讓我感到絕望”,于是在2009年7月的最后一天,他給被人稱為癲子、愚寶兒、神經病的兒子寫下遺書——詩歌——《寫給兒子劉云帆》。在詩的第二節(jié)他寫道:“忘記說碑的事了/弄一個最簡單的和尚碑/抬碑的人辛苦/可以多給些工錢/碑上,刻個墓志銘/刻什么呢,我想一想/就刻個痛字吧/這一生,我一直忍著沒有說出來/鑿的時候,叫石匠師傅輕一點?!庇眠@樣的筆調寫進城做環(huán)衛(wèi)工的父親,寫大腦語言中樞發(fā)育遲緩的兒子,讀來有種深入骨髓的疼痛感,讓人唏噓不已,給人留下難忘的“印記”。

  這本書清新脫俗,發(fā)人未發(fā)之聲,讓讀者看到簡約、謙虛和天才。例如,他寫青藏高原的光:“青藏高原,最讓人迷戀的,是光。清晨,陽光擦著雪峰過來,特別長,飽和度又高,很有穿透力,迎著晨曦騎車、你能感受陽光的重量。光,在這里是一種喚醒。所到之處,沉睡的群山,有了色彩,沉默的牛羊有了動靜:帳篷上,因此有了炊煙;你的身上,因此有了溫暖”。他寫對大地的感恩:“感謝大地,給了我無盡的學養(yǎng),讓我閱讀四季,理解生死;感謝大地,給了我無數的感動,很多到過的地名,都變成了人名,讓我懷念,讓我想再回去看看;感謝大地,還給了一條布滿了荊棘和風景的路,讓我行走,讓我狂奔,讓我停下來,癡癡地回望——等待和尋找是這一生的主題”。

  我稱劉年先生為一個原生的詩歌天才,原因有二,一是他擁有極高的寫詩天賦;二是他的大半生都生活在不穩(wěn)定中:孤僻和自卑的求學時光;在異鄉(xiāng)地獄般的水泥廠做苦工;在故鄉(xiāng)的鄉(xiāng)鎮(zhèn)上騎摩托車拉客、做小商販、做木工、做木材生意;在西南一隅的昆明編稿件;在繁華的京城做《詩刊》的編輯……這些經歷,注定了他從來就不是象牙塔里訓練出來的詩人,他是在水深火熱的底層生活里涅槃而出的詩人?!拔业拇_是一個農民,八歲以前在農村的生活,給我的一生打下了深刻的農民烙印。這讓我能吃苦、耐勞、節(jié)儉,熱愛土地和莊稼、熱愛大自然,同時也自卑、邋遢、散漫、粗野。年輕的時候,還想改變,變成城里人,變得有貴族氣質些,現在改也不改了。農民有什么不好?何況,現在寫作,還不是和農民差不多。和農民在地里種燕麥、苦蕎一樣,我在紙上種詩歌、散文”?!叭嗽跉埧岬沫h(huán)境下,為了生存,會養(yǎng)成一些不好的品性,如圓滑、說謊、狹隘、偏激等等。因為還在斷斷續(xù)續(xù)地寫作,心中的那點詩性,讓我保留了最后的夢想和做人的底線”。這些文字通俗而深透、細微而廣闊,充滿誠實與張力,讓讀者心中激起一種深層而又真切的感覺,而這正是我們閱讀時喜歡的感覺。

  作者在集子的第五輯表達了對于詩歌的理解。他道出詩人應有的道義和擔當:“詩人當關心弱者和星空”、“菩薩通過經文,詩人通過詩歌,普度眾生”,“在人間,一個詩人寫不出痛感,我認為是不道德的”;他講出新詩的本質:“新詩,本質就是自由”,“拼的是胸襟、心質和風骨”?!跋癯峭獾墓挂粯?,有這個時代稀缺的寧靜、懺悔和寬恕”;他揭示新詩語言的真諦:“讓詩歌往簡潔、自然、野性、雋永方向去”、“是寫給大多數識字的人看的”;他倡導高質量的創(chuàng)作:“詩人的寫作要有野心,要視時間為主要敵人。時間是最公正的評論家,同時也是最殘酷的編輯”;他給出判斷詩歌優(yōu)劣的標準:“詩歌有一個簡單粗放的判斷標準,就是看你的文字能否讓人記住,別人能記住,基本上就不算很差”。這些一語中的的論述講清了新詩的本質,還原了新詩的本來面目,可謂正本清源。這是我非常推崇和喜歡這本書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  通讀全書,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心無一物的寫作狀態(tài)。這樣狀態(tài)下的寫作,保持住了原生的、最初的美。隨意翻開一頁,里面靈動自如的文字就猶如一只無形之手把你緊緊攥住,讓人無法“脫身”。例如:“冬天的樹,不漂亮,但是特別動人。它們大都沒有了葉子,鋼筋鐵條,像黃賓虹的筆法。吵鬧的悲溪,變成了安靜的冰瀑。觸目所及,一片深寒,一片死寂。唯有野栗樹上的三個鳥窩,給人稍許暖意。這種蕭條、荒涼的意境,在我看來,是人生的本質。這種環(huán)境下,人靜成了石頭,沉到了底部,文字往往也能抵達萬物的本質”。“我還學會了坐禪,到雨里坐,到花下坐。自己越安靜,世界就越透明。有次坐了大半天,肩上歇了一對黃鸝鳥”。這些勃勃生機的文字,有洞見,亦有幽默感,讓人過目不忘,擊節(jié)嘆賞。

  我深信,劉年一定會在他的詩歌世界里“就這樣,一個人走,一直走,一直走,一直走,一直走”,把他用生命之筆鉆出的詩之星光公之于世,普照世間,饒益眾生,使每個人都能分享這份光耀。我亦相信,不必在“百年之后的某個雪夜”,就是在打開這本書的時候,會“有個人看著我的詩歌,就像看著我一樣,潸然淚下”。這樣看來,我更加確認了這是一本作者在精神自治下的自由表達和創(chuàng)造,將真實的世界,抑或虛幻的世界呈現給我們的一本不凡的書。

  最后,我想用作者在書中的一段話作為結尾:“或長,或短;或真,或半真,或寫生活,或寫行走,或寫故事,或寫情感,或寫觀點,或兼而有之——這本看似蕪雜的書,其實只寫了兩個字:生命”。

  是的,這本書寫的就是生命,自由的生命!


中共黔東南州委宣傳部直管網站 主辦: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

投稿郵箱:qdnzxw@163.com 投稿熱線:0855-8251142

黔ICP備11000571號 貴公網安備:52260102556012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