汗水灑征途 重建鑄新生—— 安順援建團隊全力以赴助力榕江災后重建
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記者韋啟懸
6月下旬,榕江縣遭遇嚴重洪澇災害,導致基礎設施受損,人民生活受到極大沖擊?!耙环接须y,八方支援”。按照省委、省政府部署及省住房和城鄉(xiāng)建設廳安排,安順市迅速響應,火速馳援榕江縣災后重建。
安順市委、市政府秉持“災情就是命令,重建只爭朝夕”,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支援工作,迅速凝聚“上下一心、主動擔當、高效協同”的合力,統(tǒng)籌調度人力、物力、財力馳援榕江,并明確由市住房和城鄉(xiāng)建設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田應新擔任組長,抽調建筑結構、市政工程、水電工程領域機關科室及下屬單位中技術過硬、管理經驗豐富的負責人等15人組成援建工作組。7月10日凌晨,工作組在市政府授旗后即刻出發(fā),當日上午10點抵達榕江縣政府參會領受任務,中午便馬不停蹄投入工作,趕赴項目現場開展實地勘察。
10日,團隊在承接臘子寨安置點道路建設任務的同時主動請戰(zhàn)新增工作,堅持“近攻遠謀”,計劃在15日攻堅期內完成柳江廣場修復、臘子寨安置點道路建設、豐樂社區(qū)避險場所三個項目急需解決的清淤除險、管道鋪設、照明恢復、場地修建等內容,15天后由榕江縣接續(xù)推進項目設施配套、功能優(yōu)化等后續(xù)工作;安順市同步安排637萬元幫扶資金支援榕江。
從21℃的安順到30℃以上的榕江,援建隊員們天天在三個項目穿梭,汗流浹背卻干勁十足。從剛到榕江縣時對氣候的不適應、對環(huán)境的陌生,到如今閉著眼睛都能摸清三個項目的每一處細節(jié)。他們帶著安順的實干勁頭,把“全省一盤棋”的協作精神融入重建工作中。烈日下,安全帽下的臉龐曬得黝黑,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濕了又干、干了又濕,卻沒人喊過一句累??粗迯偷牧瓘V場漸漸有了風采,受損的人行道一步步修復平整,豐樂社區(qū)應急避難場所從圖紙變成現實,當地老鄉(xiāng)眼里的期待慢慢變成了笑意,大家就覺得渾身的勁兒都有了奔頭。這股子實干的熱乎氣,正跟著一天天推進的項目,在榕江的土地上扎下根,慢慢長成老百姓心里的“安心路”“幸福家”。
安順工作組成員張榆彬向記者介紹:“接到任務后我們第一時間趕赴榕江,當天就與當地政府、群眾建立溝通機制,細致聽取鄉(xiāng)鎮(zhèn)、社區(qū)和群眾的需求,隨即對柳江廣場修復區(qū)域、安置點道路、應急避難場所新址展開實地勘察,同步清理場地內車輛、打開作業(yè)面。傍晚結合當地實際需求和施工條件,敲定‘三項目同步啟動、質量與進度并重’的方案。施工隊伍分三組平行作業(yè),廣場邊清淤邊鋪裝,安置點道路同步推進管道開挖預埋,避難場所先平整場地再修建排水溝渠、澆筑混凝土,每天收工后碰頭梳理進度、解決卡點,哪里需要加力就立刻調配人手,確保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緊湊高效,以最快速度推進這些民生工程,讓群眾早日受益?!?/p>
另一名工作人員彭惠表示:“此次馳援中,安順隊伍承擔的柳江廣場功能修復項目最具挑戰(zhàn)性。該項目內容繁多,特別是鼓樓施工面窄、危險系數高、修復難度大,大型機械設備難以施展,給施工帶來極大困難。面對挑戰(zhàn),工作隊迎難而上,制定了詳細施工方案:針對空間受限問題,采用小型化、精細化施工設備,配合人工與機械協同作業(yè);邀請專家現場指導,通過傳統(tǒng)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方式推進鼓樓除險修復,有力保障了工程順利推進?!?/p>
安順工作組組長田應新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:“此次安順市赴榕江縣支援災后重建,在人員調配、前期準備、計劃動態(tài)調整及挑戰(zhàn)應對等方面做足充分準備,通過與榕江縣人民并肩作戰(zhàn)、協同攻堅,不僅取得了顯著成效,更以實際行動彰顯了兩地攜手共進、共克時艱的深厚情誼,為災區(qū)恢復重建注入了強勁的安順力量?!?/p>
由于頂著烈日抓施工搶進度,有的同志陸續(xù)出現中暑情況,為確保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早日重回正軌,援建隊員及時購置了防暑藥品,為的是不辱使命,真正以自身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。截至目前,臘子寨安置點道路建設項目污水、雨水管網已全面完工;柳江廣場完成排水溝清淤,貼磚400平方米,綠化苗木種植90%,鼓樓一樓裝修80%,公廁更新60%,人行道修復60%;應急避難場所完成場地整理1600平方米,混凝土澆筑800平方米。一組組數據的更新正讓榕江這座城重生。
安順援建團隊正全力推進項目,用行動詮釋“一方有難、八方支援”精神,為榕江恢復生機添力。隨著各項重建任務穩(wěn)步推進,兩地的聯系也變得更加緊密。未來,這份在共克時艱中結下的情誼,必將成為推動兩地共同發(fā)展的強大動力。
來源 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
編輯 雷剛
二審 王珺
三審 楊光能